攻守易势!中美AI体系对决,阿里开启中国“安卓时刻”!
“实现AGI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只是起点,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在9月24日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的发言掷地有声。
“实现AGI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只是起点,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在9月24日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的发言掷地有声。
综合评估显示,LongCat-Flash-Thinking在逻辑、数学、代码、智能体等多个领域的推理任务中,达到了全球开源模型的最先进水平(SOTA),部分任务性能接近闭源模型GPT5-Thinking。
先说个热乎的,小红书前几天又扔王炸了,智创音频团队甩出FireRedTTS-2和FireRedChat,直接把AI音频玩出了圈。
DeepSeek再次引发关注。9月17日,由DeepSeek团队共同完成、梁文锋担任通讯作者的DeepSeek-R1研究论文,登上了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的封面。该杂志直言:目前几乎所有主流的大模型都还没有经过独立同行评审,这一空白“终于被DeepSeek打破”
不难发现,近几个月,开源频频成为 AI 社区热议的焦点。尤其是对于国内科技公司来说,开源成为主旋律。根据 Hugging Face 中文 AI 模型与资源社区的数据显示,国内厂商在七八月接连开源 33 款、31 款各类型大模型。
在软件的运行与迭代中,“源码” 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支柱。它如同建筑工程的设计蓝图、烹饪美食的详尽食谱,是程序员与计算机沟通的 “桥梁”,更是所有软件功能的源头。深入理解源码,能帮我们揭开软件运行的神秘面纱。
在大型语言模型 (LLM) 日益加速发展的时代,OpenAI 作为闭源模型的鼻祖,首次开源自家模型,这才是 OpenAI 吧。这是自 GPT-2以来,OpenAI 首次分享大型、完全开放权重的模型。早期的 GPT 模型展示了 Transformer 架构的可扩
在看自家投资的AI初创公司路演时发现,大部分公司拿出来的核心模型,既不是OpenAI的GPT系列,也不是Anthropic的产品,而是来自中国的开源模型。后来他提了个比例,说这个数可能到了八成。
当闭源大模型阵营还在“参数至上”的赛道上狂飙时,开源领域突然杀出一匹黑马——Qwen3-Next 80B。这款总参数仅800亿的模型,通过极致稀疏的MoE架构,实现了单次激活参数仅30亿的突破,训练成本降至同级别模型的十分之一,却在32K以上长文本处理中展现出
开源炸场!Qwen3-Next 80B,每次仅激活约3B;训练成本约1/10,32K以上长文本吞吐提升约10倍,原生256K。这才是开源最想看的答案。
9月11日上午,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开幕。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在开幕式暨主论坛上带来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最新思考。他认为,从代码开源变为资源开放是AI时代的革命性变化,开放数据和计算资源是推动AI往前走的必需环节,开
据Stack Overflow 2025年开发者调查,现在有高达84%的同行们要么正在用,要么琢磨着怎么用AI工具来干活,这个数字在2023年还只是76%。更夸张的是,其中超过一半(51%)的人,已经把AI编程助手当成了每天离不开的左膀右臂。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的 IPADS 实验室团队推出了一款名为 MobiAgent 的全新移动端智能体工具链,打破了个人化智能助手的开发壁垒,声称其真实场景表现优于 GPT-5和其他顶级闭源模型。
2025年9月6日,由CAIE AI社区主办的"AI赋能职场效率提升"专题分享会通过线上直播形式成功举办。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对话式分析正引领一场效率革命,在各行业快速普及。未来,多模态技术将进一步重塑分析体验,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标配能力。产品经理应把握这一趋势,避免技术崇拜,注重用户需求,为全员打造易用的数据洞察生产力工具。
你辛辛苦苦做完了研究,写完了论文,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发表。但当你准备投稿时,会发现一个核心选择题——是投开源期刊还是闭源期刊?